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杨青
作为威海地区首批取得带电作业资质的供电职工,20年来王华军扎根电力生产一线,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技能大师”,逐步成长为具有新时代职业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在他的带领下,他与所在的“蓝天工作室”成员获得4项国家专利、优秀QC成果、优秀班组、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勤学苦练,他是荣成“带电作业”第一人
带电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种。2002年,国网荣成市供电公司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事业刚起步,24岁的王华军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带电作业培训。
谈及加入“带电作业”队伍的初衷,王华军直言:当时荣成城区只有两条110千伏线路,一旦它们断电检修,就意味着城区所有的工厂和家庭都要断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何况全市还有近200条10千伏线路,每一条都关系到千家万户。“既然开展带电作业可以把很多危及到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都消除掉,维持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让人们没有经常停电的烦恼。那我为什么不学呢?”
学历不够,努力来凑。白天,他用心观察、刻苦钻研,用笔记记下关键内容,熟练掌握带电作业相关技能知识;晚上他学习提高、不断充电,常常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待在操作间重复检修流程,从黑夜直到天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华军顺利考取带电作业资质,后来又取得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和送电线路双级技师资质,成为了荣成市“带电作业”第一人。
在高压线上干活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冬天作业,高处不胜寒,人冻得四肢僵硬。夏天穿着不透气的屏蔽服,全身湿透,衣服能够拧出水来。通常,王华军和他的同事们在几十米的高空下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如果在高空作业的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他们就只能被困在摇摇晃晃的高压线上,等待着风雨平息。而这一等,又不知道是几个小时。2022年2月,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附近一条10千伏线路出现故障需要带电作业,这家医院是定点治疗医院。为了缩短消缺时间,王华军决定独自完成作业,穿上大约8斤重的绝缘套装,王华军克服闷热和眩晕,出色地完成了抢修任务。下到地面后,王华军几乎虚脱。
一年365天,王华军几乎没有休息日。风吹日晒,风餐露宿,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线检修是他的工作常态。
他总说,习总书记提倡的“工匠精神”深深鼓舞着他。慢慢地,“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在他心里开了花。
胆大心细,他是班组成员口中的“王都督”
20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说不苦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王华军而言,这些汗水和眼泪,与通过技术革新后获得成功的喜悦相比,都算不上什么。
人们曾经把横跨在高空中的高压线比作随风飘摆的五线谱,把王华军和他的同事们比作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在线缆间“翩翩起舞”。王华军说:在这诗意的画面背后,却要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检修时,带电作业工必须时刻保持近90度的僵硬姿势,作业轨迹丝毫不差,不然随时可能被电弧烧成火球。
2005年,王华军有了自己的班组,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为此,王华军开创了“保姆式监督法”。每次作业前,班长需要对现场进行复勘,对作业过程进行勘查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坚决杜绝带电作业与停电作业串岗交叉。
“班组成员都是我的兄弟,他们的安全比我自身安全更重要!”2021年,王华军带领班组开展不停电作业3733次,减少停电37.6万时·户,做到安全零差错。涌现出了威海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带电作业班也连续多年荣获“优秀班组”“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毫无保留,他是同行口中的“课外督导员”
20年春华秋实,如今王华军把从业20年研究的作业工法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人才。在王华军的带领下,一群技艺高超,敢为人先带电作业的特种兵,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带电作业领域里,创造了多个第一。
提起自己的徒弟李彬,王华军脸上满满都是自豪。“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先后获得山东省电力公司技能竞赛中第三名、威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心里是真高兴。”凭着一股钻劲,王华军与他所在的“蓝天工作室”成员获得4项国家专利,主创的QC成果5次获奖。
王华军常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文化程度高、起点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节奏也很快。我国特高压带电作业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年轻人一定要克服浮躁的心理,不能怕吃苦、怕受累,要沉下心来把这些技术继续传承下去。
带电作业没有白昼、黑夜和休息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随叫随到。王华军说:“工作就是责任,让用户感觉不到哪怕一秒的用电问题,就是我们的目标和价值,坚持下去,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