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威海频道>内容详情

威海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22-08-18 10:57:5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隋云涛

8月17日下午,威海市新闻办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看产业发展”主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习文,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启玉,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发荣,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涛,介绍威海市在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五年来,威海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个坚决”为基本路径,大力发展“四新”经济,聚力创新引领、优企培育、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6.8:45.4:47.8调整为2022年上半年的10.0:38.5:51.5,“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3.1%提高到2022年一季度34.1%,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7年的41.1%提高到2022年一季度68.8%,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经济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明显转变。

特色集群蓄能成势

聚焦产业、企业、项目,培育壮大七大产业集群,以“5个1”协调推进机制为主抓手,动态调整示范企业项目库,实行定期调度和挂图作战,推动产业转型蝶变。逐一制定七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探索集群创新发展的“威海模式”。坚定不移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地位,以全国第44名、全省第5名的位次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年,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实现旅游总收入533.52亿元,同比增长35.7%。七大产业集群中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821.1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创建4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位居全省第1位;8个细分产业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9家企业成为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

优势产业串珠成链

实施“一条龙”培育计划,全面推行“链长”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握省“十强”产业特色细分产业发展需求,梳理出医药医疗器械、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10条优势产业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通过垂直整合、协同配套等方式,“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发展,加快建链强链补链步伐。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对接常态化机制,按照本土企业、部属院校、央企“国家队”三个层次,组织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抱团发展,促成86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探索出“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等强链延链路径,威高集团等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制定《威海市2022年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包括支持重点工业企业三年冲击百亿新目标和支持9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共10方面、61条政策措施,精准推动企业培育壮大和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优质企业发展壮大

按照“分级推进、分类施策、动态调整”的原则,打造强企优企方阵,持续开展冲击新目标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两个“双百工程”,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加快创新,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构建了100家入库企业示范领跑、100家后备库企业紧追跟进的“双百”格局。启动“百亿企业”培育,推动龙头企业“百舸争流”,支持10家重点企业利用三年时间冲击百亿新目标。同时,建立全市中小企业梯次成长培育库,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涵盖700家企业的“小升规”培育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6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千帆竞发”,2021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870家,推动科研成果在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开花”。目前,威海市已有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9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418家,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独角兽”企业,实现了威海“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创新体系加速成型

按照“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的构想,围绕创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构建“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协同创新格局。目前,创新平台体系已纳入平台25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47家,会聚院士24人、博士等人才376人,引进孵化企业210家,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活水”。创建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4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引进建设了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等一大批研究机构,实现了威海市与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的新突破。全市各类技术研发平台达到1136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359家,基本建成了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引领、高校院所为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平台体系。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4位,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跻身全国创新城市百强行列。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中成绩优秀,高新区(高技术转化应用)入围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开区东方智慧谷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下一步,威海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落实“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按照“三个坚决”基本路径,聚焦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紧盯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加快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持续推动“三链”协同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塑强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塑动能转换新优势。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拓链,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积极发展核电、风电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引导轻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持续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实施数智赋能增效。发挥数字经济乘数效应,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企业智能制造行动,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认定,鼓励重点企业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面向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1+4+N”平台布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方位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通道,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