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伟,市科技局科技规划与资源配置管理科科长隋向辉介绍2021年威海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工作推进情况。
威海是水产大市,连续39年水产品产量全国地级市第一,海洋冷链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160多亿,目前威海市海洋冷链食品加工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威海市科技局践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工业自动化领域专家,深入海产品加工一线车间,对威海市海洋冷链食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冷链食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劳动力需求、技术需求等情况,征集了主要品种加工的50多道工序情况及痛点难点。从调研情况看,威海市海产品加工总体上仍然是劳动密集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前处理工序80%左右依赖人工,加工效率较低。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招工难”“用工荒”问题日渐突出,加快机器代人步伐迫在眉睫。
为加快全市传统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全方位推进威海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威海市科技局结合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研究制定了《海洋冷链食品加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揭榜制”研发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研发机构和机械自动化装备制造企业,采取“分而治之,逐个击破”的策略,在鱿鱼加工领域先行先试,采取“揭榜制”方式解决鱿鱼掏黄、鱿鱼头切组两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发榜、评榜,确定中榜单位,中榜单位成功研制出样机并开展工程应用。
为加快两款设备的推广示范应用,2021年8月24日,威海市科技局会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举办了全市鱿鱼加工自动化装备研发成果展示会,组织全市20多家鱿鱼加工企业和区市科技部门负责人参加,由研发团队现场演示装备性能,到场企业家反响热烈,合作意愿强烈。2021年12月16日-18日,由威海市政府主办,威海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海洋发展局、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的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成功举办,展会以“加快机器代人步伐·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为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了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加快推广应用,会上展出了58套技术装备,共有100多家企业报名参会对接,会上围绕海洋食品加工和钓具产业,发布了第二批海洋领域自动化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榜单。
为建立海洋冷链食品加工自动化智能化研发的长效机制,威海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进12家研发机构及行业企业,建设市级海产品智能化养殖与加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市级钓具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平台,覆盖行业企业100多家,形成各展其长、协同创新的工作合力。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鱿鱼加工领域解决鱿鱼掏黄、鱿鱼头切组2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功研制2套设备,设备迭代4代、生产效率提高3倍、节约人工60%,通过全市鱿鱼加工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已订购出15套设备(300万元),与30多家企业达成订购意向。
为进一步开展揭榜挂帅科研组织模式探索,市科技局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了《威海市“揭榜制”科技项目实施工作指引》。通过“揭榜挂帅”来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动海洋冷链食品加工“机器代人”,遵循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使解决问题更精准、覆盖面更大,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机器代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解决生产安全问题,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等。
此外, 经过征集论证,鱿鱼包装、钓具加工、扇贝取柱3张榜单在12月份市政府主办的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上进行了专题发布,已在市科技局网站上公开张榜,目前正在受理揭榜材料阶段。
本月中旬完成材料受理后,将组织专家进行评榜,尽快确定中榜单位,予以立项,加快推动相关技术的攻关,力争6个月内完成研发和初步推广应用。(毕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