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威海频道>内容详情

荣成:“三个转变”激活“一池活水” 释放水系治理乘数效应

2023-10-31 18:50:3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记者从威海市水务局获悉,近年来,荣成市积极探索“两山论”在乡村水利领域的具体实践,全市流域面积超5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段全部完成整治,4条河流(湖泊)成为山东省首批美丽示范河湖。荣成市以“三个转变”推动水系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绘就以水兴农、以水安居、以水富民的新图景。

从“单一治水”向“协同治水”转变,久久为功做好水文章

荣成市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构建“一带、四片、四区”全域治水布局,让绿水青山充分释放生态、经济效益。一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引领。荣成市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全域齐抓”的推进机制,搭建“市—镇—村”三级协调督导体系,充分提升治理效能。在规划制定上,“跳出水利看水利,跳出区域下大棋”,将水美乡村建设放在全市层面统筹谋划,实现单规分列向多规合一转变,实现规划效能最大化。二是强化监管,严把质量安全关。健全管理制度,将建设区域划分4个工作片区,按照“一名领导、一个班组、一个片区、一轮检查”的督导模式,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守好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底线”。三是系统整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荣成市最大限度整合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政策资金,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非水利投资达到1.79亿元,约占水美乡村试点项目总投资的40%。

从“单方巡查”向“智慧共管”转变,齐抓共管护好水生态

荣成市坚持“水里岸上同步治、水域岸线协同管”,持续增强建后运管能力,逐步构建起“人机共管、全民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河湖保护工作格局。一是坚持综合施治,提升生态治理“附加值”。荣成市强化生态治水理念,在工程建设中兼顾防汛泄洪和生态修复“两大属性”,在岸线利用上,坚持“点、线、面”结合治理,结合甲夼、花园等片区村庄点位的近郊文旅、生态康养等优势,打造“碧河穿境过,人水两相依”的水美生态廊道。二是加强智慧协同,按下闭环管理“快捷键”。搭建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将全市流域面积50公里以上的6条累计136公里河道数据信息全部纳入平台数据互联互通范围,形成全市大数据“治水一张图”,覆盖流域总面积达601.7平方公里,“水美留长、长治久清”的治理目标加快实现。三是发动公众参与,构建全民

护水“大格局”。荣成市深耕河湖长制“1+N”工作体系,组建44支市级党员志愿服务队、镇街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公众通过

荣成河湖长制APP反馈河流问题。2019—2022年,在国家和省河湖督察暗访中,荣成市连续四年保持“零”督办的优异成绩,答出水生态治理的“绿色答卷”。

从“花钱治水”向“活水兴业”转变,借势而为释放水红利

荣成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水利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决策部署,打造“一镇一河一风情、一村一品一产业”的北方特色样板水域。一是以水兴农,提供农业发展“强支撑”。通过对河道实施清淤、石砌河坝等工程,合理有效利用雨洪资源,使6000余亩规模种粮产业的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左右。助力特色农业产业提升,相继打造8400亩现代苹果联种联营、鲁花高油酸花生育种等特色农业产业。二是以水安居,统筹县域发展“一盘棋”。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荣成市围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污控污等方面,逐步完善水系辐射区域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借力打造4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和4个样板片区,人工造林3.2万亩,实现美丽乡村生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三是以水富民,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荣成

市将“活水景”与“兴民俗”有机结合,突出“大天鹅之乡”“康养休闲胜地”等本土生态优势,打造南花园等4处生态节点。以水景观“引

人”,以红文化“入胜”,河流沿边385处“海草房”、4处红色教育基地被再度“激活”,周边景区景点年客流量达5万人次。累计吸引投资2000万元,沿河1000多栋闲置宅基地被盘活,发展乡村特色民宿116家,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来源:齐鲁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