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坚持每微克必争、每天必争、每个环节必争,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移动源、空气污染过程应对“四个关键问题”,严格落实专项督查、问题曝光、销号管理、预警约谈、考核问责、生态补偿“六项机制”,2021年PM2.5浓度为24µg/m3,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优良率在全省唯一超过90%,PM2.5浓度在全省唯一连续六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第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
推进“四减四增”强化治本之策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组织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四新经济”,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8.21%,高居全省第一位。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生产、清洁供暖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4.8%;煤炭消费总量降到756.66万吨,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煤炭压减任务的地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31.11%,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到22.3%。
坚持精准治污抓臭氧深度治理
以改善影响空气质量的O3指标为重点,坚持PM2.5和O3协同控制、VOCS和NOX协同治理,瞄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3个重点,围绕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3个过程,提高企业废气收集率、处理率、运行率3个效率,落实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错时生产、建成区加油站错时加油卸油、加大洒水力度3个措施,建立400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放源清单,引导350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实施精准错时生产,“一企一策”对70家重点企业实行强化监管和治理提升,完成41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最大努力削减臭氧浓度峰值。
坚持科学治污变“人防”为“技防”
委托专家团队,采取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高科技手段,每季度对市区施工工地、裸露土地等实施扬尘整治无人机航空巡查,全年发现问题点位300余处,督促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围绕打造“线上千里眼监控”目标,建立以用电监控为核心、覆盖200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的排污智能管控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建成6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完成6440台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及20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精准定位装置安装并联网。发挥物联网移动车载大气监测平台作用,在102辆公交车、30辆出租车上搭载监测设备,每5秒一次将所在区域的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到平台,快速精准治理市区道路PM2.5、PM10污染。
坚持依法治污保持惩治违法高压态势
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在省内率先建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驻区专项督查制度,并纳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作为一项长期机制存在,组织8名县级生态环保督查专员常驻各区市实地督导检查,按照“日交办、周报告、月通报”要求,定期对督查情况调度汇总。强化执法监管,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聚焦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瞄准旁路偷排、监测作假等突出问题,强化警示震慑,2021年处罚169件、罚款1290多万元。(付婷婷)